本文經:科普中國(ID:Science_China)授權轉載 作者:中國農業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全國首席科學傳播專家 劉雅丹研究員 中國水產頻道報道,新春臨近,相信許多人已經開始準備年貨了。一提到年貨,肯定少不了要買肉買魚買蝦......然而,疫情以來,報道了很多新冠病毒檢測產品和環境與冷鏈相關的新聞。 那么,問題來了。所有的肉類產品都與冷鏈脫不了干系,而目前“冷鏈物流”一次又一次被推到風口浪尖。 因此,防止新冠病毒在冷鏈傳播是重中之重,如何防止新冠病毒在冷鏈傳播是也是大家熱議的話題。 防止新冠病毒在冷鏈中傳播非常重要?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曾表示,新冠病毒污染其實與產品是魚、蝦、雞翅還是其包裝并無關系,關鍵是冷鏈環境,在全程-18℃的低溫條件下,怕熱喜涼的病毒更適合存活。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也曾對病毒的存活環境進行科普,她指出“一般情況下,病毒在冷鏈上能較長時間存活。在我們已知并掌握的病毒中,一般病毒處于4℃左右可以存活3-6個月,而在零下20℃以下的環境,可以長期存活達20年左右。當然,不同的病毒存活時間也不一樣! 冷鏈食品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冷鏈條件下病毒又更容易存活。因此,防止新冠病毒在冷鏈中傳播的重要性是無容置疑的。 冷鏈中的新冠病毒是從哪來的? 2021年1月8日,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石正麗和周鵬在《科學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新冠病毒的跨種群傳播》。文中指出:目前全世界仍未確定COVID-19病原體的直接來源。 這一年多來,報道的冷鏈產品上被檢出新冠病毒,多數都是在進口冷凍生鮮外包裝上,其中“中槍”最多的就是水產品,如南美白對蝦。 但這些外包裝的病毒到底是從哪里來,目前并沒有明確的定論。只是判斷可能沾染了感染者的飛沫等,也就是說,可能是人傳物。 如果生產國,特別是生產地的疫情沒有結束,冷鏈從業人員被感染的風險高,食品表面被從業人員污染的風險就高。 食品生產和加工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特別是在冷鏈包裝和運輸方面,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能讓機器幫助完成。目前在國外很多地區疫情得不到基本控制的情況下,如不切斷污染源頭,就會不斷在冷凍食品及包裝上檢出病毒陽性。 那么,市面上的冷鏈食品還能買嗎?什么渠道購買的食品是安全的?接著往下看。 冷鏈食品還能買嗎? 中國科協科學辟謠平臺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共同發布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流言榜”中提到,在全球8000多萬確診病例中,到目前還沒發現因直接食用冷凍食品而引起的感染。 也就是說,正規渠道購買的正常冷凍食品是可以食用的。 疫情以來,國家相繼出臺兩項法標,將“冷鏈物流”的管理提高到了一個新層次。進口產品及包裝被檢出陽性也表明我國的疫情防控措施非常嚴格到位。 不過,并不是所有的新冠病毒爆發都和進口食品有關系。比如,此次河北省的疫情在任何官方報道上都沒有提及與進口食品有任何關系。 2020年12月21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2021年關稅調整方案的通知》。在下調關稅的商品名稱中,包括了肉類、海鮮產品,這充分說明絕大多數進口食品是沒有問題的! 冷鏈防疫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政府監管方面 冷鏈物流防疫指南上有要求:公路、水路進口的冷鏈食品物流新冠病毒防控要把好四道“關”,即:人員關、工具關、信息關和處置關。 要切實保障工作人員健康安全;要對參與冷鏈過程的所有運輸工具、容器、工具都要進行專業徹底的消毒,切斷病毒傳播的源頭;要嚴格落實信息登記制度,嚴禁運輸、銷售來源不明的冷鏈食品;要對突發事件做好應急處置,堅決切斷病毒傳播途徑。 消費者方面 一是在購買時要做好防護,注意勤洗手、多消毒; 二是不能購買來源不明的產品; 三是在烹飪時注意關鍵環節衛生,需將所有的食材煮熟。 做好以上幾點,相信大家都能好好享受美食,在這個不平常的時期,過一個溫馨、美好的春節! 最后的最后,水產前沿想說: 盡管專家表示,從正規渠道購買的正常冷凍食品冷凍水產品,是可以食用的,但我們從科普中國公眾號原文的留言區看,很多消費者對冷凍水產品,仍心有芥蒂,部分截圖如下: 所以,我們想說:從正規渠道購買的正常冷凍食品冷凍水產品,且做好購買時的防護、烹飪時注意關鍵環節衛生,需將所有的食材煮熟,是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 但是我們有義務和責任提醒大家,中國不但是水產品消費大國,更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產養殖生產大國。全國大江南北,到處是活魚、活蝦、活蟹......無魚不成宴,春節過年怎可缺魚蝦蟹,多吃活魚活蝦,國產魚蝦,取材方便更安全!健康營養更放心! 況且最近,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歐洲心臟雜志》、《美國醫學會雜志·內科學》、中國營養學抗疫男神張文宏共同重磅發布:一定要多吃魚蝦,好處超出想像哦! |
重點推薦 |
|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水產頻道”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水產頻道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水產頻道”。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水產頻道)”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15天內來電或來函與中國水產頻道聯系。聯系方式:020-8559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