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頻道報道, 進口冷鏈新冠呈陽性不要害怕,低溫冷鏈環境下合理的消殺才是關鍵。 由于各地先后出現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的案例,多起本土新增病例也與存放、轉運進口冷鏈食品的庫房相關,不少人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中了進口貨品的“毒”。從談“冷”色變升級為談“進口”色變,以冷鏈食品為代表的進口貨品防疫安全問題,引發了一定的焦慮情緒,有許多消費者停止購買進口貨品。 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檢出核酸陽性,到底能不能吃? 中國疾控中心有關專家表示,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片段的檢測都會顯示核酸呈陽性,核酸結果陽性不代表會傳染。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說:“到目前為止,中國消費了無數的海鮮,買了無數的東西,我只是看概率,因為買了一件國外進來的東西而被感染,到現在為止一例都沒有發生。當這個概率比空難還低的時候,你自己決定! 首先來認識一下進口貨物,海關清關結束后,貨物才算真正實現進口,但面對大量還未檢測消殺的貨品,在國內的分銷中又該如何保證安全呢?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孫曉冬表示:冷鏈也好,其他貨物也好,其實本質是通過貨品外包裝來傳播的。外包裝傳播的這本身就提示我們,大家不要光看到食品,關鍵其實還是冷鏈,冷鏈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可能更大,也就是說環境在其中發揮的作用比食品本身要更大,不是說食品帶動,關鍵是環境包裝上,也就是一般的物品,只要環境允許。就可以帶動表面高專是有陽性,這是很正常的。國外疫情現在爆發的很厲害,我們存在輸入的一些風險。 我們不能對病毒抱怨說,在將來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沒有任何漏網的病毒。它有可能會出現,但就是關鍵得有應對。難道說讓我們的生活一切都停下來?顯然不是我們現在的首選,應對的關鍵性措施就是做好消殺防護,從貨物流入的海關,到各級監管倉、經銷以及冷鏈貨物的運輸等,每個環節都是需要進行嚴格的檢疫消殺。 在病毒傳播中,除了人傳人還有物傳人、環境傳人,也就是我們需要做好“人、物、環境”的三方面消殺工作,這也就解釋了之前為什么進口冷鏈通過各項檢查仍有可能被檢測出陽性,流通過程中的環境傳播也是不能排除的原因。然而,冬季疫情反復的原因就是低溫環境下病毒的存活時間加長以及現有的常溫消毒劑的消毒能力的降低等造成的,現在最關鍵的就是在低溫環境下仍能達到消殺標準的低溫消毒劑! 所以,冷鏈新冠檢測呈陽性也不要害怕,畢竟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片段的檢測都會顯示核酸呈陽性,冷鏈環境下合理的消殺才是防疫的關鍵。(本文轉自【凍品攻略】。如有版權問題,敬請聯系wx@fishfirst.cn。) |
重點推薦 |
|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水產頻道”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水產頻道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水產頻道”。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水產頻道)”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15天內來電或來函與中國水產頻道聯系。聯系方式:020-85595682。